韓博平課組報道了‘青藏高原湖泊生态系統對氣候變化的響應特征’
2017-12
文章來自:admin 閱讀次數:2059
青藏高原湖泊衆多,水面面積大于1平方公裡的湖泊超過1000個,湖泊類型包括淡水湖、半鹽水湖、低鹽度湖、中鹽度湖和高鹽度湖。近年來青藏高原地區氣候變暖,不僅導緻湖泊水溫上升,而且導緻湖泊鹽度發生變化,從而對青藏高原湖泊生态系統産生重大影響。
我院韓博平團隊近六年來對青藏高原湖泊的研究發現,鹽度導緻的魚類捕食變化是控制浮遊動物群落結構的關鍵因子,随着鹽度上升,湖泊敞水區食物鍊營養級由三個營養級向兩個營養級轉變,浮遊動物種類多樣性下降,群落結構由小型枝角類、輪蟲和桡足類組成逐漸演替為以大型濾食性甲殼類占據絕對優勢。溫度上升則對食物鍊各營養級間的相互作用産生影響,影響程度取決于食物鍊的長度。在隻有兩個營養級的湖泊中,水溫的上升促進了食物鍊的傳遞效率,導緻高的浮遊動物與浮遊植物生物量比值和低的浮遊植物生物量與總磷比值;相反,在有三個營養級的湖泊中,水溫的上升加劇了魚類對浮遊動物的捕食壓力,導緻了更低的浮遊動物與浮遊植物生物量比值和更高的浮遊植物生物量與總磷比值。該研究成果‘Responses of trophic structure and zooplankton community to salinity and temperature in Tibetan Lakes: Implication for the effect of climate warming’在SCI 一區期刊Water Research(IF= 6.94)上發表。
我院林秋奇副教授為論文的第一作者,韓博平教授為通訊作者。研究得到了科技部重大基礎研究計劃(973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Conceptual model showing trophic structure and zooplankton community composition changes in sensitivity to rising temperature and salinization
論文鍊接: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3135417306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