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慶瑜、李斌課題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和《Oncogene》發表腫瘤轉移與微環境重要成果
2017-03
文章來自:admin 閱讀次數:151
腫瘤細胞和周圍基質細胞之間的局部相互作用可以系統性地影響腫瘤的惡性發展。然而,目前對全身性調節及潛在的細胞和分子機制方面的了解十分有限。何慶瑜教授和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張麗雯教授的合作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論文于2017年2月在Nature Communications(1區,IF: 11.329)在線發表,首次證明:Id1過量表達誘導腫瘤細胞産生的IGF2以旁分泌方式,激活并刺激基質成纖維細胞産生VEGF。我們發現經IGF2活化的成纖維細胞對腫瘤微環境中的多種細胞産生明顯作用,驅動内皮細胞的血管生成和癌細胞侵襲。運用綠色熒光蛋白轉基因小鼠骨髓移植模型,我們發現Id1誘導産生的IGF2能夠通過一系列分子調控機制,顯著激活VEGFR1陽性的骨髓細胞并促進其在腫瘤和腫瘤轉移竈區的富集。進一步實驗表明,骨髓細胞中這個獨特族群可以直接促進腫瘤生長和轉移,而VEGFR1單克隆抗體的系統性給藥可以抵消抑制腫瘤的惡性發展。我們這項研究揭示了腫瘤和微環境、機體宏觀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全新信号通路和分子機制。
我院何慶瑜教授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李斌副研究員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博士生汪洋為第五作者。研究得到科技部重大基礎研究計劃(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香港研究資助局的RGC研究基金、廣東省研究團隊項目和RayBiotech 2013 全球科研項目基金等的支持。另外,該課題組關于微小RNA調控腫瘤幹性和血管生成的研究成果于2017年3月發表在Oncogene(1區,IF: 7.932)。
Schematic diagram summarizing the regulatory role of the Id1/IGF2/VEGF/VEGFR1 cascade in esophageal cancer progression
論文鍊接:http://www.nature.com/articles/ncomms14399
http://www.nature.com/onc/journal/vaop/ncurrent/abs/onc20172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