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玉斌副教授在《mSystems》發表細菌耐藥新研究成果
2021-09
文章來自:太阳集团1088vip 閱讀次數:1387
2021年8月24日,我院蘇玉斌副教授與中山大學彭博教授合作,在mSystems(IF: 6.633)在線發表了題為“Enhanced biosynthesis of fatty acids is associated with the acquisition of ciprofloxacin resistance in Edwardsiella tarda”的研究成果。太阳集团1088vip為論文第一作者單位,蘇玉斌副教授為論文第一作者,彭博教授和蘇玉斌副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遲緩愛德華氏菌(Edwardsiella tarda)是引起愛德華菌病的病原體,給臨床和水産養殖業帶來巨大挑戰。目前,除了基于免疫刺激劑的方法外,抗生素仍是預防或治療遲緩愛德華氏菌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在水産養殖中喹諾酮類(環丙沙星、諾氟沙星、恩諾沙星)是一種廣泛采用的抗生素,它能抑制廣譜細菌,具有高效和快速作用。如今由于抗生素的過度使用,使得遲緩愛德華氏菌耐藥性的出現與傳播,威脅着人類健康。然而,遲緩愛德華氏菌對環丙沙星産生耐藥的機制尚不清楚。
該研究是基于 iTRAQ 的蛋白質組學鑒定環丙沙星敏感和耐藥遲緩愛德華氏菌之間的差異蛋白質組。結果表明,對環丙沙星産生耐藥性會對細胞活性産生多方面影響,如丙酮酸循環(Pyruvate cycle, P cycle)受損、能量代謝降低和脂肪酸生物合成升高是環丙沙星耐藥的主要代謝特征。因此,導緻NADH、膜電位、ATP 和嘌呤生物合成減少。進一步的研究揭示了脂肪酸生物合成增強從而導緻細菌對環丙沙星抗性的分子機制,這一發現為細菌的環丙沙星耐藥機制提供了新的理解。
該工作主要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2076095, 3187260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與交流項目(32061133007)和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創新團隊項目(311020006)等的資助下完成。此外,特别感謝本院闫道廣教授提供科研平台和指導與幫助。
論文鍊接: https://doi.org/10.1128/mSystems.0069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