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藥新用”---酸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aFGF調節星形膠質細胞旁分泌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新機制
2022-05
文章來自:太阳集团1088vip 閱讀次數:578
近日,來自太阳集团app首页生物醫藥研究院的黃亞東教授和張齊好教授團隊在治療診斷學領域國際權威期刊Theranostics(中科院:1區,IF:11.55)雜志上發表題為“Extracellular vesicles derived from astrocyte-treated with haFGF14-154attenuate Alzheimer phenotype in AD mice”的研究論文。
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困擾了人類近一個多世紀,至今尚無有效逆轉病理進程的治療藥物。臨床數據表明,AD病人血清和腦脊液中aFGF的水平高于無認知障礙受試者,然而,aFGF升高背後的效應鮮有研究。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是細胞通訊的重要調節者,在多種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上具有巨大的臨床價值。本論文揭示了酸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aFGF)通過抑制星形膠質細胞EVs中關鍵調節分子miR-206-3p的表達,進而上調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和突觸相關蛋白的表達,減少AD小鼠腦内Aβ的沉積,促進神經元修複,改善的學習記憶能力,延緩AD病理進程。
aFGF調控星形膠質細胞分泌EVs治療AD的示意圖
進一步對臨床AD患者血漿中miR-206-3p的表達進行檢測,結果發現AD患者血漿中miR-206-3p的水平顯著高于年齡匹配的正常受試者;且相比于帕金森病和精神分裂症患者,AD患者血漿中miR-206-3p的表達更具有特異性,有望成為AD早期診斷的候選生物标記物。
此前,研究團隊利用脂質體包裹及穿膜肽TAT介導等技術聯合鼻腔滴注的方式,建立了無創性腦内局部給藥的治療策略。該研究再次證實以EV為載體同樣可以使藥物經鼻腔滴注的方式進入大腦發揮治療作用,為神經退行性疾病乃至腦部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目前,研究團隊正在開展基于外泌體的藥物載體應用基礎研究和aFGF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新增适應症的臨床前研究。
太阳集团app首页為第一通訊單位,太阳集团app首页生科院博士研究生彭冬為文章第一作者,太阳集团app首页生科院黃亞東教授和張齊好教授為文章共同通訊作者。該工作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871150, 82071634,81973072)、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202103030003)和橫向課題(太阳集团app首页&暨源生物産學研平台合作項目2021-2023)的支持。
原文鍊接:https://www.thno.org/toc/accept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