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王通課題組聯合重慶公衛陳耀凱課題組發現艾滋病免疫重建不全新機制
2024-06
文章來自:太阳集团1088vip 閱讀次數:155
2024年5月,太阳集团1088vip/附屬第一醫院王通課題組聯合重慶市公共衛生醫療救治中心(重慶公衛)陳耀凱課題組在Journal of Infection雜志聯合發表了題為“Transcriptomic crosstalk between viral and host factors drives aberrant homeostasis of T-cell proliferation and cell death in HIV-infected immunological non-responders”的研究論文。該大型隊列研究曆時6年,合作團隊充分發揮雙方優勢,系統揭示了艾滋病免疫重建不全患者抗病毒免疫應答、慢性炎症以及T穩态之間的分子生物學聯系,發現HIV-1整合酶mRNA(p31 mRNA)是唯一在免疫重建不全患者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BMC)中高表達的HIV-1病毒基因。
現有的抗逆轉錄病毒治療(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可将超過90%的患者外周血HIV-1 RNA降低到無法檢出水平,即病毒學抑制,大多數患者的 CD4+ T細胞數可随着病毒學抑制時間的延長得到恢複。然而,仍有約10%-40%患者的CD4+ T細胞持續低于正常水平,免疫功能無法完全重建,這些患者被稱為免疫重建不全者(Immunological non-responders, INRs),INRs出現機會性感染和并發症等不良預後的風險顯著高于免疫重建良好者(IRs)。這是艾滋病領域存在一個突出難題,迄今發生機制尚未完全闡明。
王通教授和陳耀凱教授團隊在342人的隊列中發現,INRs患者PBMCs中HIV病毒儲存庫DNA以及這些DNA的轉錄活性均顯著高于IRs。經全基因組轉錄組分析發現,INRs的宿主細胞相較于IRs的首要特征是活化的抗病毒免疫應答及其相關炎症。既然INRs和IRs均是長期達到病毒學抑制的患者,體内均不存在大量的HIV-1病毒,那麼INRs高度活化的抗病毒免疫應答是針對什麼的呢?研究者進一步在通過轉錄組和分子生物學手段分析分析了HIV-1病毒基因的表達情況,發現在PBMC中,細胞内p31 mRNA是所有HIV-1病毒基因中唯一顯著上調的基因,提示p31 mRNA為INRs中抗病毒免疫的來源之一。為了驗證上述發現,研究者利用流式分選和HIV儲存庫定量分析發現,無論是活化的還是靜止的CD4+ T細胞中,INRs的HIV-1 DNA和細胞内HIV-1 RNA (CA-HIV RNA)均顯著高于IRs。同時,INRs的CD4+ T細胞增殖和凋亡也顯著高于IRs。該研究從不同層面闡釋在INRs中,雖然HIV-1病毒複制已經被抑制,但是HIV-1儲存庫DNA仍可表達包括p31 mRNA在内的CA-RNA,這些病毒基因與宿主間的交互作用誘導抗病毒免疫應答相關炎症,從而使CD4+ T細胞同時發生高度增殖和凋亡,在臨床上則表現為免疫重建不全。該研究為免疫重建不全的發生機制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和可能的評估手段。
太阳集团app首页和重慶公衛聯合培養的博士生唐聖權和重慶公衛魯雁秋主治醫師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王通研究員和陳耀凱教授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廣州市創新領軍團隊項目等科研基金的支持。
原文鍊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3445324000859